
大概是半年前吧!無意間看到電視報導侯硐有個貓村,便興起了想去拜訪的意念;
九月份的某一天,興沖沖的約了美彌子跑了一趟侯硐,但不巧滂沱大雨,敗興而歸,
而今天天氣不錯!再次造訪侯硐貓村,總算盡興了!
侯硐97年馬克的“單車山海對話環島行”時來過,那時的侯硐,沒現在這麼熱鬧~~煤礦博物館還沒開張,貓村應該也還沒成形,
馬克當然也不知貓村是在侯硐的哪個方向的?
車停好後,往侯硐車站方向,發現車站對面有座旅遊資訊站,從那才得知貓村是需進入猴硐車站,


然後跨過天橋
,才到得了的!
ㄟˊ!才剛過天橋,在進入貓村的這端,就發現了這隻貓好似警衛般,盡忠職守的在此固守著進入貓村的關口,
聽說牠是取代之前往生的黑鼻,在這兒與過往的旅者,擔任招待來的。
呵呵!剛下天橋,就有貓出現了!
貓兒們看似也習慣了常有陌生人出現在這兒似地,
有意無意的靠近陌生人身邊,稍稍的磨蹭之後,便又離人而去!
但大部分的貓兒們,仍是維持著牠們的個性~一貫的我行我素。
入口處兩張自製的告示牌,明白的告訴來訪的貓友們:
1.來此要拍貓可以,但請將閃光燈關掉,只因貓的瞳孔對光是很敏感的!
2.到貓村來看貓可以,不建議帶狗來訪,只因有些狗兒太活潑了,見到貓兒們會把持不住熱情的衝向前去跟貓兒們打招呼!
呵呵!貓兒們可是經不起狗兒們這般熱情的驚嚇的。
看仔細點,這裡的貓有些是耳尖缺了一小塊的,
據剛考上獸醫師執照的Shadow說那是個記號,可能代表是公的或母的,
或是有做過結紮手術的,
貓村不過是一個依小山坡而築,十幾二十來戶小小的社區而已,
可貓口數卻是比人口數還多的噢!
不大不小的空間,漫步其間隨處可見貓兒們或疏理毛髮、
或警戒著、
或睡個回籠覺、
或打個小盹的!
而其他無所事事的貓兒們,卻也不得閒的隨時注意著我們這些外來的閒人~~為何要來這兒騷擾吾類貓兒們的清閒啊!
嘿嘿!這對貓兒有趣了,想還是小貓咪吧!一派天真活潑的
嬉鬧、
追逐著,
常聽老一輩的說:貓仔認厝不認人,
這話的意思是指:貓是有地域性的,
貓是獨來獨往的動物。
有關貓的俚語則有:貓移巢。
形容一個人常常跑來跑去,做事無定性的意思。
小時候家裡有養隻母貓,分娩後常可見母貓銜著小貓咪的後頸移巢(般家)。
所以以貓常常移巢,比喻一個人做事沒定性,還蠻貼切的ㄝ!
其他則如農業社會時代,較不衛生的:死貓吊樹頭,死狗放水流。
還有豬來窮、狗來富、貓來起大厝~~比喻狗貓無故自來,會帶來財富。
以及小孩吃飯,碗底還留有飯菜沒吃乾淨,此時長輩就會對女孩說:妳以後會嫁貓尪。
對男孩說:你以後會娶貓某!~~以警惕小孩自小即要懂得珍惜食物之意!
貓給人的第一印象,不外乎~~慵懶
與優雅,
更多了份機靈
貓是貓科動物,老虎也是貓科動物,因此貓看起來與老虎還是有點神似的,
只是個性大不相同罷了。
貓還有此一前爪抓東西的動作是其他動物少見的,
這其實是貓的一種習性~磨爪子,大概是要隨時保持爪子銳利,以方便抓老鼠的吧!
貓村真的很小,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便逛完了,可以想像假日賞貓遊客多時,該是何等的寸步難行啊!
最後在屋頂上看過這兩隻出生不久的小貓咪,
再跨過天橋後,
便要跟貓村說再會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