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又到要做年中績效評量的時候了!
績效評量這玩意兒其實也蠻耐人尋味的,這東東也只有學企管的才搞的出來,
年初的時候要你自己立下今年的目標(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都要寫,由不得你唬龍的喔!),然後畫押,
年中的時候追蹤你的進度(鞭策你),
然後年終時就審視你一年來的績效,決定你的考績、升遷(其實也沒什麼出路啦!)、年終獎金。
這套制度理論上是對的,立意也很好,然每一個企業裡的每一位員工都照著做,公司就一定上軌道,業績蒸蒸日上?那倒也未必!
因為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績效要被考核,加上本位主義的作祟,就難免獨善其身了,
至少在所屬的營運部,感覺上就有被勒住脖,不讓你跑,
再加上又來個斷手斷腳的酷刑,這叫站在第一線作戰的營運部,要如何打贏其他的競爭者啊!
眾所週知的,採購的績效在庫存與毛利,
好!公司說庫存太高,必須在年底下降到9.7週的標準,然後採購大人們就開始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的鎖檔、限制東、限制西的不讓門市
訂貨,以為以最簡單、最天真的做法就可以把庫存降低了,
至於沒貨可賣造成的業績下滑,那可是營運部的事,只要我採購部的績效能達到就好了!
而毛利呢!因為怕毛利達不到績效的要求,那也簡單,低毛利的商品全部不給進,即便是高廣告、高知名度的商品也一律封殺,
這下好了!消費者上門要來買這些高知名度的商品,買不到,破口大罵之後紛紛轉向競爭對手買去,
你看看!你說說!這營運部的來客數、客單價要怎提升?業績要怎成長啊!
好!再來!要提高毛利是不?好那就進一大票的自有品牌商品來賣,毛利總夠高了吧!
可這些個自有品牌,都是一些引不起消費者興趣的東西,
業績做不到,倒把庫存給墊高了,好賣的不給進,滯銷的又進了一大堆,如此惡性循環下去,真是把營運部給搞了個欲哭無淚了!
此即被勒著脖子,不讓你跑的感覺也!
還有!開發部之績效也關乎著營運部的命運,
比如說某年(兩三年前),公司見形勢大好,要加速擴點展店,目標一年內開五十家,
開發部接到指令後,當然卯起勁來開嘍!然後開著開著,眼看九月底十月初了,只開了三十家左右,再兩個月就年底要做績效了,
還差二十家未開ㄝ!
怎辦!你問我怎辦?為了績效要好,為了年終獎金,當然要加快開店的速度呀!就算矇著眼睛也要達成目標把店開出來呀!
這下好了,為了達到績效,地點就隨便找吧!只要能把店開出來就好(離譜的是,一個市那麼的大,新開的店竟只離舊店五百公尺也
開),
租金呢!也因為急著開店,議價空間沒了,反正嘛!趕時間開店,租金貴點沒關係啦!我的績效卡要緊!
好了!開發終於如期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了,績效有了,獎金也領了,剩下的苦果,不干我開發的事,由營運部嚐去吧!
因此,開店地點不好,顧客難上門,此營運部之被斷一手也,
店租貴,經營成本居高不下,此營運部之又被斷一腳也;
績效評量原本是一個讓企業成長的評鑑制度,但卻造成各部門之間的互相牽制,反成了企業進步的絆腳石,道也是始料所未及的,
而且說也奇怪,以上林林總總影響業績至鉅的原因,我這不是學企管的下階幹部,都察覺出來了,中高階主管會不知道嗎?
總該有個高級主管出個面,來協調解決因績效評量所衍生出來的內部空轉跟內耗吧!
績效評量這玩意兒其實也蠻耐人尋味的,這東東也只有學企管的才搞的出來,
年初的時候要你自己立下今年的目標(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都要寫,由不得你唬龍的喔!),然後畫押,
年中的時候追蹤你的進度(鞭策你),
然後年終時就審視你一年來的績效,決定你的考績、升遷(其實也沒什麼出路啦!)、年終獎金。
這套制度理論上是對的,立意也很好,然每一個企業裡的每一位員工都照著做,公司就一定上軌道,業績蒸蒸日上?那倒也未必!
因為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績效要被考核,加上本位主義的作祟,就難免獨善其身了,
至少在所屬的營運部,感覺上就有被勒住脖,不讓你跑,
再加上又來個斷手斷腳的酷刑,這叫站在第一線作戰的營運部,要如何打贏其他的競爭者啊!
眾所週知的,採購的績效在庫存與毛利,
好!公司說庫存太高,必須在年底下降到9.7週的標準,然後採購大人們就開始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的鎖檔、限制東、限制西的不讓門市
訂貨,以為以最簡單、最天真的做法就可以把庫存降低了,
至於沒貨可賣造成的業績下滑,那可是營運部的事,只要我採購部的績效能達到就好了!
而毛利呢!因為怕毛利達不到績效的要求,那也簡單,低毛利的商品全部不給進,即便是高廣告、高知名度的商品也一律封殺,
這下好了!消費者上門要來買這些高知名度的商品,買不到,破口大罵之後紛紛轉向競爭對手買去,
你看看!你說說!這營運部的來客數、客單價要怎提升?業績要怎成長啊!
好!再來!要提高毛利是不?好那就進一大票的自有品牌商品來賣,毛利總夠高了吧!
可這些個自有品牌,都是一些引不起消費者興趣的東西,
業績做不到,倒把庫存給墊高了,好賣的不給進,滯銷的又進了一大堆,如此惡性循環下去,真是把營運部給搞了個欲哭無淚了!
此即被勒著脖子,不讓你跑的感覺也!
還有!開發部之績效也關乎著營運部的命運,
比如說某年(兩三年前),公司見形勢大好,要加速擴點展店,目標一年內開五十家,
開發部接到指令後,當然卯起勁來開嘍!然後開著開著,眼看九月底十月初了,只開了三十家左右,再兩個月就年底要做績效了,
還差二十家未開ㄝ!
怎辦!你問我怎辦?為了績效要好,為了年終獎金,當然要加快開店的速度呀!就算矇著眼睛也要達成目標把店開出來呀!
這下好了,為了達到績效,地點就隨便找吧!只要能把店開出來就好(離譜的是,一個市那麼的大,新開的店竟只離舊店五百公尺也
開),
租金呢!也因為急著開店,議價空間沒了,反正嘛!趕時間開店,租金貴點沒關係啦!我的績效卡要緊!
好了!開發終於如期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了,績效有了,獎金也領了,剩下的苦果,不干我開發的事,由營運部嚐去吧!
因此,開店地點不好,顧客難上門,此營運部之被斷一手也,
店租貴,經營成本居高不下,此營運部之又被斷一腳也;
績效評量原本是一個讓企業成長的評鑑制度,但卻造成各部門之間的互相牽制,反成了企業進步的絆腳石,道也是始料所未及的,
而且說也奇怪,以上林林總總影響業績至鉅的原因,我這不是學企管的下階幹部,都察覺出來了,中高階主管會不知道嗎?
總該有個高級主管出個面,來協調解決因績效評量所衍生出來的內部空轉跟內耗吧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