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十一月十六日

環島第二天:九份→蘇澳

冒雨前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難熬的一天

還島的行程雖然一個多月前就已排定,且也一再的研究、推演過,
但從今天開始的行程,畢竟是一些比較陌生甚至沒走過的路線;

因此昨晚睡前大略的再看了一下,今天九份到蘇澳的路線圖,
嗯!里程數與坡度還好,應該比昨天輕鬆才對,因此懷著好心情翩然入睡;
誰知今天的狀況並不如預期,甚且是段痛苦的經歷ㄝ!

今日行程:九份→侯硐(北37鄉道)→牡丹→雙溪→大溪(雙泰產業道路、宜1鄉道)→外澳(台2線)→頭城→壯圍→五結→蘇澳
總里程數:96.8公里


昨天傍晚騎抵九份過夜處時,天色已暗,加上已疲憊不堪,
對於九份周遭的景色,除了老街的夜景之外,一無所悉~事實上也是沒心情多加注意的;
一早起床後,體力恢復泰半,即便如此,為了趕路仍無緣久留,甚至連民宿提供的早餐都等不及就跨上座騎出發了;
這海景是在民宿前的停車場拍攝的,沉甸甸的天色還真是令人擔憂的!


今天要從侯硐、牡丹、雙溪方向越過雙泰、大溪產業道路到蘇澳過夜,
因此不可循102縣道直行,勢必往昨晚來時之路回騎。


想起昨天瑞芳到九份最後的一段上坡路段,仍然餘悸猶存,


但現往下滑去,卻驚覺昨日令人痛苦之路段,竟是讓人如此這般之舒適與順暢的。


不禁喟嘆上坡下坡之間,那ㄟ差駕嘴啊!


單車路上的上坡下坡、起起伏伏是必然的現象,
正如人生失意得意、浮浮沉沉無法避免,端看如何面對了。


滑行約兩、三公里左右,直行102縣道回瑞芳方向,左轉北37鄉道往侯硐的指標出現了。


再往下北37鄉道的方向更明確了,


爬一段上坡路面之後,景色豁然開朗,這地方剛好北37、鐵路


與基隆河湊巧的出現在一起。


續行右則進入一社區,左則往侯硐方向的北37鄉道,


而解決基隆河中下游嚴重水患,著名的員山子分洪隧道進水口就在北37鄉道旁。


這員山子分洪隧道久聞其名,竟然在此被馬克給碰上了,真可謂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啊!
員山子分洪道的功用大概如下:基隆河河道狹小,每逢雨季或颱風大雨渲洩不及時,
往往造成基隆河中下游地區的水患,所以在基隆河離瑞芳海邊較近的地方,開挖了一條水道,
在雨量超過某一程度的時候,直接將基隆河的河水引流到瑞芳的外海中,以消彌水患,
現在看到的就是員山子分洪道的入水口。


這則是分洪道入水口的另一角度。


可別小看這基隆河,平素涓涓細流的河水,當山洪爆發之時,就如河東獅吼般的恐怖噢!
在以前可是常令中下游民眾之身家財產,一夕之間就化為烏有的。


再往裡騎,有一叉路,左上北37,右側則進入侯硐,


既然走的是侯牡公路,當然是要進來侯硐看看的,


侯硐以前也是以產煤出名的,停產之後,
人口外移嚴重,搭車的人寥寥無幾,車站卻屬中大型,倒也是個異數!


位於侯硐火車站旁的瑞三煤礦,



為舊時最大選煤廠,許多選煤設施、台車鐵軌、運煤台車等皆保存相當完整,
開採年限達50餘年之久,其產量、品質冠蓋全省,現今已荒廢,乏人管理,真是令人不勝唏噓



車站前一大早已有麵攤營業,唯物價以鄉下之水平,兩道小菜,一碗麵花掉160元,
算是蠻貴的。


侯硐就此一沿著鐵軌而行之小路,續往裡走可通往三貂嶺。


離火車站不遠處的此階梯,據聞已有160年歷史,因當時只有一戶住家,
所以築石頭階梯而上,經過多次整修,已變成水泥階梯了,
那到底是不是真有一百階,就可要實際爬上才知曉了。



匆匆逛過侯硐後,不敢往三貂角方向騎去,再折返剛剛進入侯硐之入口,續行北37鄉道而上。


上北37鄉道之後,仍然是一路的盤旋


向上、


向上,


及至此瑞芳、雙溪交界處(海拔約380公尺)才見下坡的跡象。


然後路況就毫不妥協的一路


往下衝、


往下衝,


再經幾次的迂迴


與轉折,


當牡丹市區出現在不遠處時,路的傾斜度才稍見緩和下來。


牡丹市區雖已進入,但不幸也是最不想見到的事,卻也發生~雨飄下來了。


牡丹車站前一對可愛的兄妹。


這是牡丹市區流經鐵路高架橋下的牡丹溪,民宅就建築在牡丹溪畔,
印像中台北縣的幾個鄉鎮中,很容易發現如此相似的場景(石碇、坪林、平溪......所在多有),


而且溪水也都是如此的清澈


也如在山水畫中。


離開牡丹之後,不用多久的時間,雙溪就到了,


雨仍時有時無的飄著,問了一下車站前排班候客的計程車司機:這雨會停嗎?
司機大哥看了看天空回了一句:難嘍!只會大不會小。
司機大哥的這句話,彷彿已在馬克心中澆下了一場的傾盆大雨,瞬息之間打了一個冷顫。


雖如此仍然跨過牡丹溪上的平林橋,


找到了雙泰產業道路的入口(左側)。


入口處立著一面雙泰產業道路的路線平面圖,
是了!就是這條道路錯不了了,
可此時雨似乎也越下越粗了,


急急忙忙躲入入口處斜對面的民宅屋簷下,思索著這下該如何是好?
11月天的東北季風如再被雨淋濕
,深怕兩次武嶺上受凍的經驗再度上演,要不要硬闖雙泰看來是得從長計議了,
其間一度也有過打消雙泰產業道路,改走102縣道,取道福隆,再接台2線到蘇澳的念頭,
然當將馬鞍袋等套上塑膠袋之後,便決定冒雨勇闖雙泰、大溪產業道路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tnmark 的頭像
    wtnmark

    馬克藥師的單車生活

    wtnm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